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这一条款是个人信息安全的核心保障,​​强调保密义务与制度建设的双重责任​​,直接回应数字化时代用户对隐私保护的迫切需求。

  1. ​保密义务的刚性要求​
    网络运营者必须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加密存储、权限分级)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例如,电商平台需对用户支付信息加密处理,医疗平台需严格隔离患者病历数据。

  2. ​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规范​
    要求企业制定涵盖信息收集、存储、使用、销毁全流程的保护制度,包括应急预案和内部审计机制。例如,社交平台需明确数据访问日志留存规则,定期进行合规培训。

  3. ​与用户权益的深度绑定​
    条款通过约束运营者行为间接保障用户知情权与控制权。若违反此规定,企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用户索赔,如2023年某快递公司因泄露用户信息被罚款500万元。

​隐私保护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遵守第四十条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赢得用户信任、提升品牌EEAT(经验、专业、权威、可信)的重要实践。

本文《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80716.html

相关推荐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时,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一、适用条件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如单位经营困难、搬迁、重大技术革新等,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协商未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全文

​​《劳动法 》第四十条规定全文明确: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期间必须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同时需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的补充条款​ ​。这一规定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法律依据,以下从关键点展开分析: ​​法定节日范围​ ​:明确列举四大核心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并预留弹性条款以适应其他法定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体现法律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最新规定

《劳动法》第39条最新规定明确:企业因生产特点无法执行标准工时制度时,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如综合计算工时制或不定时工作制),但需保障劳动者基本休息权;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存在严重违规、被追究刑事责任等6类情形时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补偿。 一、特殊工时制度的适用条件 审批程序 :企业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交申请,获批后方可实施,有效期通常为2-3年。 适用范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第一项内容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一条款赋予企业在试用期内合法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但实际操作中需满足‌明确约定录用条件 ‌、‌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估 ‌以及‌程序合法合规 ‌三项核心要件。 ‌明确约定录用条件 ‌ 用人单位需在劳动合同或入职文件中‌清晰界定录用条件 ‌,例如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绩效考核标准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

​​《劳动法 》第四十条第一项明确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若无法从事原工作或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关键亮点包括医疗期法律定义、单位调岗义务、解除合同的“双轨制”补偿机制​ ​,是劳动关系中“无过失性辞退”的重要依据。 医疗期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保护屏障

2025-05-13 资格考试

中国劳动法第四十条

​​中国劳动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三种法定情形下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核心亮点包括: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保障劳动者医疗期权益、严格限制“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标准,并强调客观情况变化的协商程序。​ ​ ​​医疗期满后的解除条件​ ​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医疗期满后若无法从事原工作且无法胜任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医疗期计算需结合工龄和社会工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一条第一款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条款明确了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一条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明确劳动法首要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 无过失性辞退 ,即劳动者无过错,但由于特定客观情况的出现,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1. 适用情形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如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全文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 是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在特定条件下,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条款的具体内容、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法律依据,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条款。 1. 条款内容概述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要提前通知劳动者或支付经济补偿: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关于员工自动离职的规定

​​劳动法明确规定:员工“自动离职”并非法律术语,其性质需根据具体行为判定——若因用人单位违法(如欠薪、未缴社保等)导致离职,员工可获经济补偿;若属无故旷工等个人原因,则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 ​​自动离职的法律定性​ ​ 现行《劳动合同法 》未直接定义“自动离职”,实践中通常指员工未履行请假或解除手续擅自离岗。若用人单位存在暴力胁迫、欠薪、未缴社保等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38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是什么内容

劳动法第四十条 主要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具体内容如下: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条件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程序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条件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四十条第二款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但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这一条款旨在平衡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对这一条款的详细解读: 1.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根据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二款,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前提是生产经营需要。这意味着只有在企业面临紧急生产任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8条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第48条明确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法定要求,核心规定包含两点:一是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必须按月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 ‌关键亮点提炼 ‌:‌底线保障(最低工资) ‌、‌支付规范(足额+按时) ‌、‌形式限制(货币) ‌、‌禁止行为(克扣/拖欠) ‌。 ‌分点论述 ‌: ‌最低工资标准 ‌ 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必须≥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五十条内容及详解

​​《劳动法 》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支付的核心规则: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且禁止克扣或无故拖欠。​ ​该条款是保障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基石,​​关键亮点​ ​包括:支付形式的法定要求、支付周期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用人单位违约的法律后果。以下从法条内容、实务要点及**路径展开详解: ​​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 ​ 工资必须采用法定货币(人民币)支付,禁止以实物、有价证券等替代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2条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第42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可不受常规加班时长限制的例外条款,主要涉及自然灾害、公共设施故障等紧急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紧急抢险救灾​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等威胁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时,必须紧急处理; ​​关键设施抢修​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故障影响公共利益,需及时修复; ​​其他法定情形​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紧急情况。 ​​分点解析​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离职补偿第四十条规定内容

劳动法离职补偿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三种情形下可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补偿 ,具体包括:劳动者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以及劳动合同因客观情况无法履行且协商未果的情形。 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 当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无法从事原工作或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时,单位可依法解除合同,但需保障补偿权益。 经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具体条款解读 职业病危害作业相关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和四十一条

劳动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 是关于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定。第四十条 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在特殊情况下调整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权利,而第四十一条 则详细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经济性裁员时的条件和程序。 劳动法第四十条详解 1.特殊情况下的工作时间调整:根据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1条的详细内容

根据《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经济或技术原因需裁减人员时,须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实施裁员 ‌。该条款的核心亮点包含‌裁员前提条件、协商报告程序、优先留用规则以及补偿义务 ‌,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一、裁员适用的法定情形 ‌ 用人单位仅在以下四种情形下可启动裁员程序: ‌破产重整 ‌:企业因经营不善进入破产重整阶段,需缩减用工规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41条完整内容

​​《劳动合同法 》第41条明确规定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程序及特殊保护规则,核心包括四大裁员情形、民主协商程序、优先留用对象及重新录用义务。​ ​ ​​适用范围与触发条件​ ​:企业需裁减20人以上或不足20人但占职工总数10%以上时,方可启动经济性裁员。法定情形包括:破产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技术革新或经营调整导致人员过剩,以及其他客观经济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程序合规要求​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