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在特定情形下被单位辞退可主张赔偿,具体操作需结合证据和程序进行。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可获赔偿的辞退情形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即“代通知金”)。
-
无正当理由辞退(如“企业文化不匹配”“部门调整”等非法定理由)。
-
未支付经济补偿或代通知金。
-
-
经济性裁员违规
- 未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员工说明情况,或未支付经济补偿。
-
用人单位过错
- 未提供劳动保护、未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缴纳社保等。
二、主张赔偿的步骤
-
确认辞退合法性
- 核实辞退理由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如严重违纪)、第40条(如不胜任工作且调岗无效)或第41条(经济性裁员)。
-
收集关键证据
-
书面辞退通知、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记录、考勤记录、绩效考核表等。
-
若公司拒绝提供书面证明,可录音并明确询问辞退原因。
-
-
协商与调解
-
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方案(如接受N+1),避免签署《自愿离职协议》。
-
通过劳动调解委员会或工会协助调解。
-
-
申请劳动仲裁
-
离职后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提供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等。
-
仲裁裁决后15日内不服可向法院起诉。
-
-
强制执行
- 仲裁或法院判决生效后,公司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注意事项
-
时效性 :仲裁申请时效为1年,诉讼时效为1年(自仲裁裁决或起诉之日起)。
-
证据保全 :用人单位拒绝提供证据时,可依法申请保全。
-
专业咨询 :复杂案件建议委托律师代理,提高胜诉率。
通过以上步骤,劳动者可依法主张违法辞退的赔偿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