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最后能拿多少钱取决于争议类型、证据充分性及法律规定,常见赔偿项目包括经济补偿金(N)、赔偿金(2N)、工资差额、工伤待遇等,单笔金额从几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例如,违法解雇可能获赔2N(工作年限×月均工资×2),工伤伤残补助金最高可达27个月工资,未签合同可主张11个月双倍工资差额。
-
经济补偿金(N):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半月工资计算,超半年不满一年按一个月计算。月工资为离职前12个月平均应发工资(含奖金、津贴)。例如,工作3年7个月可获4个月工资补偿。
-
赔偿金(2N):用人单位违法解雇时适用,如未提前通知、无合法理由解雇等。计算方式为经济补偿金的2倍,工作5年可获10个月工资赔偿。
-
工资与加班费:拖欠工资需全额补发,加班费按工作日1.5倍、休息日2倍、法定假日3倍计算。长期加班累积金额可能远超本金。
-
工伤待遇:含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待遇不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27个月工资)、就业/医疗补助金(地方标准,如十级伤残为4-12个月工资)。工伤十级最低可获5万元以上赔偿。
-
未签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第2个月起至满1年前,最多主张11个月工资差额。需注意1年仲裁时效。
-
其他项目:未休年假按3倍工资补偿,社保欠缴可索赔养老/医疗损失,竞业限制补偿不低于月薪30%。
提示:实际金额需结合证据链(如工资流水、解雇通知、工伤认定书)和地方法规综合计算,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通过12333获取属地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