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关于劳动仲裁的规定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
劳动仲裁的申请条件:
- 劳动仲裁的申请人必须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或者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
- 劳动争议必须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受案范围,如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
-
劳动仲裁的申请时效:
- 劳动仲裁的申请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如果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时效期间内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中止。
-
劳动仲裁的管辖:
- 劳动仲裁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 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
劳动仲裁的程序:
- 劳动仲裁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开庭审理、裁决等环节。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 劳动仲裁裁决一般应在四十五日内作出,案情复杂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
劳动仲裁的裁决:
- 劳动仲裁裁决分为终局裁决和非终局裁决。
- 终局裁决是指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非终局裁决是指裁决书作出后,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仲裁的执行:
- 劳动仲裁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书确定的义务。
-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总结:劳动法关于劳动仲裁的规定,旨在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解决劳动争议的合法途径,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应当及时、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