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工资最新规定:工资总额管理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是近期中央关于工资的重要规定。这些规定旨在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
-
预算管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实行预算管理,企业每年度围绕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要求,依据生产经营目标、经济效益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对工资总额的确定、发放和职工工资水平的调整,作出预算安排,并且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
-
市场化改革方向: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实现中央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适应。
-
效益导向原则:职工工资水平的确定以及增长应当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联系,切实实现职工工资能增能减,充分调动职工创效主动性和积极性。
-
分级管理:完善出资人依法调控与企业自主分配相结合的中央企业工资总额分级管理体制,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调控中央企业工资分配总体水平,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内部薪酬分配。
-
分类管理:根据中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分类实行差异化的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和决定机制。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多地最低工资标准全面上调,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
-
最低工资标准形式: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
最低工资标准包含内容:最低工资标准已包含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确保了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影响: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直接影响部分低收入群体工资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增强对低收入群体的物质保障,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人收入水平与购买力,从而释放国民经济的消费潜力。
这些中央关于工资的最新规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资管理与调整机制,促进企业发展与员工福祉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