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时,劳动者可依法主张的补偿。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拖欠工资的认定
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时间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必须在约定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支付。若用人单位确因经营困难需延期支付,需与工会协商一致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 计算基数: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若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 计算方式:劳动者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 特殊情况: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则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计算,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申请流程
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方式主张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 协商解决: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及补偿金。
- 劳动仲裁: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等证据。
- 法律诉讼:若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注意事项
- 时效性:劳动者需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否则可能丧失胜诉权。
- 证据保存: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以便**时使用。
- 政策差异:部分地区对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或标准可能有特殊规定,需提前了解。
总结
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劳动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积极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维护自身权益。用人单位也需遵守劳动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避免因拖欠工资引发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