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后发现工资比约定少,关键问题可能出在合同条款、薪资结构或沟通误差上。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先核对合同、工资条,再与HR或财务部门沟通,必要时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
-
核对合同与薪资结构
检查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基本工资、绩效、补贴等条款,确认是否因试用期折扣、绩效考核或社保代扣导致差异。部分企业将薪资拆分为“底薪+提成”,实际发放时可能出现浮动。 -
排查常见误差原因
- 社保/个税代扣:五险一金及个税扣除后,实发工资可能比约定数额低。
- 考勤或绩效问题:迟到、请假或未达绩效目标可能导致工资扣减。
- 发放时间差异:部分企业次月发放上月工资,首月薪资可能按实际工作日折算。
-
主动沟通与**步骤
携带合同和工资条向HR提出书面质疑,要求出具薪资明细。若企业拒不纠正,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邮件等证据。
薪资争议需理性处理,多数情况属于沟通或流程疏漏。若企业存在恶意克扣,法律手段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