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十天直接走人是有工资的,无论是否在试用期或正式工作,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支付劳动报酬,否则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通过协商、投诉或仲裁等途径**,且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 法律明确保障短期劳动报酬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即使仅工作一天,用人单位也需按实际劳动天数支付工资。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约定工资的80%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干十天不发工资”属于克扣或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
2. **途径高效直接
- 协商:优先与用人单位沟通,要求补发工资。
- 投诉: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行政部门可责令企业支付并加付赔偿金(应付金额的50%~100%)。
- 仲裁:申请劳动仲裁,裁决后仍不执行的,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证据收集是关键
保留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作沟通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以支持投诉或仲裁。若企业拒签合同,工资条、工牌、同事证言等亦可作为辅助证据。
4. 企业违法成本高
除补发工资外,企业可能面临赔偿金、行政处罚甚至信用记录影响。劳动者无需因“工作时间短”而放弃**。
总结:短期工作同样受法律保护,劳动者应积极主张权益。若遇拖欠,及时行动可有效追回报酬并震慑企业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