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核心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但实际执行中因“大跃进”等运动导致经济失衡,后期调整为“八字方针”恢复发展。
-
核心任务与目标
以重工业为中心推进工业化,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发展工农业及配套产业,培养人才并提升国防与民生水平。计划指标包括工业产值翻倍、农业增长35%、钢产量达1200万吨等。 -
实施中的问题与调整
受冒进思想影响,指标被大幅提高,导致资源浪费、比例失调。1960年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逐步纠正偏差。 -
历史意义与教训
虽未完全实现原定目标,但为后续经济调整积累了经验,凸显了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这一计划既反映了早期工业化探索的雄心,也警示了脱离实际的发展风险,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