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约定“不交社保”是无效且违法的,无论双方是否自愿签署此类条款,均不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否则将面临补缴、罚款甚至赔偿劳动者损失的法律责任。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法律强制性规定
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可通过合同约定免除。即使员工书面承诺放弃社保,该条款也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例如,法院明确判决过“社保折现”“工伤免责”等条款无效,用人单位仍需承担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责任。 -
劳动者权益受损风险
未缴纳社保将直接影响劳动者养老、医疗、失业等权益。例如,员工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工伤赔偿或生育津贴,退休后也可能因缴费年限不足无法领取养老金。即使员工自愿放弃,事后仍有权要求企业补缴或索赔。 -
企业违法成本高昂
企业未缴社保可能被责令补缴、加收滞纳金,甚至面临工资总额1-3倍的罚款。若员工因此离职,企业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部分城市还将社保记录与落户、购房等政策挂钩,进一步放大劳动者损失。
总结:社保缴纳是法律底线,企业和劳动者均不可协商豁免。员工若遇此类合同,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企业则应规范用工,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