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约定“自愿放弃社保”属于违法行为,无论劳动者是否签字同意均无效。《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保缴费,这是法律强制性义务,任何形式的放弃协议均不受法律保护,企业可能面临罚款、补缴及滞纳金,劳动者则丧失医疗、养老等关键保障。
-
法律强制性规定
社保缴纳是法定义务,不可通过协议免除。《社会保险法》第四条和《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均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办理社保登记并足额缴费。即使员工签署“自愿放弃声明”,法院仍会判定企业补缴社保并承担滞纳金。 -
企业违法成本高
企业若逃避社保责任,将面临应缴费用1-3倍的罚款,甚至影响征信。案例显示,员工事后投诉会导致企业补缴多年社保及高额滞纳金,部分法院会按过错比例要求员工分担部分滞纳金。 -
劳动者权益受损风险
放弃社保意味着失去工伤赔偿、医保报销、养老金等权益。部分企业以“现金补贴”诱导员工,但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难以追偿损失,且可能影响购房、落户等附加权益。 -
合法替代方案
企业可通过协商调整薪资结构或灵活用工方式(如非全日制)降低成本,但必须依法参保。劳动者若遇强制放弃社保,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提示:社保是劳动者基本保障,切勿为短期利益签署违法协议。企业应合规经营,劳动者需主动维护自身权益,遇到侵权行为及时寻求法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