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十条小常识,综合权威信息整理而成:
一、购买食品时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优先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及QS标识,避免“三无”产品;
-
注意食品包装完整性,避免购买有破损、漏气或异味的产品;
-
对价格异常低廉的食品保持警惕,低价可能意味着质量问题。
二、食品储存与处理
-
生鲜食品(如肉类、海鲜)需冷藏于冰箱底层,加工食品放顶层,避免交叉污染;
-
不要将热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应冷却至室温后再存放;
-
罐装食品需密封保存,散装食品应充分清洗(浸泡+流动水冲洗)。
三、烹饪与食用安全
-
烹饪时确保食物煮熟透,肉类、蛋类等需达到70℃以上,避免食用未熟食物;
-
冷藏食品需在2-8℃保存,避免细菌滋生;
-
食用前需彻底清洗餐具、厨具及食材表面。
四、日常饮食习惯
- 建立规律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摄入。
补充说明:
-
购买散装食品时,建议先用水冲洗表面污物,再用果蔬清洗剂浸泡10分钟以上;
-
若发现食品有腐败气味、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如发粘、发酵),应立即丢弃;
-
做饭时保持厨房清洁,避免蚊蝇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