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当然算工龄!无论是通过单位参保还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个人参保,只要按规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都会累计计入“工龄”,直接影响养老金待遇。
1. “工龄”的实质是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通俗理解的“工龄”,在社保领域正式称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包含视同缴费年限(如1995年前国企工作、参军、知青等符合政策的时间)和实际缴费年限(单位或个人参保的实际缴费时间)。只要养老金账户累计缴费,无论通过单位还是个人缴纳,每一年都会被认定为“工龄”,且全国统一累计计算。
2.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工龄”权益
灵活就业者以个人身份参保,缴费基数和单位职工一致,缴费年限同样合法有效。例如,某人曾有10年单位参保记录,后转为灵活就业继续缴费8年,其“工龄”即为18年。需注意:断缴月份不计入“工龄”,累计缴费需满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
3. “工龄”对养老金和待遇的核心影响
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工龄”还会影响工资套改、晋级和退休待遇核定。例如,拥有20年工龄的人员退休金显著高于15年工龄者;若工龄因断缴缩短,养老金将每月减少数十至上百元。
4. 特殊情况需注意
少数地区规定,灵活就业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有企业10年缴费记录者可申请50-55岁退休);部分地区断缴会影响视同缴费年限认定。建议定期查询缴费记录,确保权益完整。
结论
自己缴纳养老保险算“工龄”且直接影响养老待遇,无固定单位的灵活就业者无需担忧“白缴”。但需避免断缴,优先选择长期稳定缴费,以最大化养老金收益。退休前可核对缴费年限,确保权益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