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于2009年正式提出,其核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当年3月17日发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此次改革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核心目标,通过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公立医院改革等举措,逐步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化和服务普惠化。
-
政策背景与目标
2009年新医改的提出,源于此前医疗市场化改革暴露的问题,如政府投入不足、药价虚高等。改革明确要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强调公益性和公平性,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民医保覆盖率超95%、个人医疗支出占比显著降低等目标。 -
关键措施与进展
- 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起推行零差率销售,降低药品费用;
- 医保体系整合:2016年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参保率持续提升;
- 公立医院改革:2017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转向服务价格调整;
- 三明医改推广:2019年起全国推广“三医联动”模式,控费与薪酬改革并行。
-
成效与挑战
截至2020年,我国基本医保覆盖率已达96.8%,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40.4%降至27.7%。但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分级诊疗落实等问题仍需进一步优化。
新医改的持续推进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健康的高度重视,未来需在控费与服务质量间寻求更优平衡,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