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频繁裁员不赔偿时,劳动者可依法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等途径**,关键点包括:收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和裁员事实、明确经济补偿标准(合法裁员N+1,非法裁员2N)、优先争取协商解决,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
-
收集关键证据
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留存裁员通知(书面或电子记录)、沟通录音等证明公司未赔偿的直接证据。若公司拒发书面通知,可要求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或通过社保停缴记录辅助举证。 -
明确赔偿标准
- 合法裁员: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N+1),即每工作满1年补偿1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半月计算,同时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1个月“代通知金”。
- 非法裁员:公司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支付赔偿金(2N),例如工作3年应赔6个月工资。若拖欠赔偿,可要求加付50%-100%的额外赔偿金。
-
分步骤**
- 协商优先:与公司沟通,引用《劳动合同法》条款明确其赔偿义务,争取快速解决。
- 投诉或仲裁: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交仲裁申请(需在1年内提出),仲裁结果具法律效力,公司拒不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诉讼兜底: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尤其针对变相裁员(如强制调岗、降薪)等隐蔽手段,需举证公司违法事实。
-
善用其他权益
若裁员符合非自愿失业条件,可申领失业保险金(需缴满1年社保),同时要求公司补缴社保差额或未缴部分。
总结:**需主动且理性,优先协商降低成本,仲裁诉讼是最后保障。保留证据链是关键,必要时寻求工会或专业律师协助,确保法律赋予的补偿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