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裁员的经济补偿标准为: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支付半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月工资为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若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则按三倍封顶,且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特殊情况下需支付“N+1”(额外一个月工资)或2N(违法解除赔偿),具体需结合裁员性质、员工工作年限及工资水平综合计算。
-
基础补偿计算(N)
经济补偿的核心公式为。例如:工作5年7个月,补偿为6个月工资;工作3年2个月,补偿为3.5个月工资。月工资包含奖金、津贴等货币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计算。 -
高收入员工限制
若员工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则月工资按三倍计算,且补偿年限不超过12年。例如:某地月平均工资为1万元,员工月薪5万元且工作15年,补偿为(而非)。 -
特殊补偿情形
- “N+1”: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裁员时,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如医疗期满解除、不胜任工作调岗后仍不合格等)。
- 2N: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无合法理由或程序违规),需按补偿标准的双倍支付赔偿金。
-
分段计算与特殊群体
- 2008年前入职的员工,2008年前后工作年限分别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标准计算。
- 工伤职工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困难员工可协商额外帮扶费用。
提示:企业应依法合规测算成本,避免因补偿争议引发纠纷;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重点关注工资基数与工作年限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