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籍法第九条

中国国籍法第九条明确规定:‌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该条款的核心在于强调‌国籍取得的排他性‌(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和‌自动丧失机制‌(无需单独申请)。以下从三个关键点展开解析:

  1. 适用条件
    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件:一是申请人已"定居外国",通常指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权并长期生活;二是"自愿"取得他国国籍,若因出生等非主观原因获得外国国籍不触发本条。

  2. 法律后果
    自取得外国国籍之日起,中国国籍立即终止,包括选举权、护照使用权等公民权利随之消失。但需注意:‌户籍不自动注销‌,需主动办理户籍撤销手续。

  3. 常见误区

    • 未定居国外者(如短期留学、工作)取得外国国籍不适用本条
    • 香港/澳门居民适用特别行政区相关规定
    • 自动丧失后如需恢复国籍,须按普通外国人程序重新申请

提示‌:建议计划入籍外国的定居者提前办理房产、社保等权益的国籍变更登记,避免法律身份与民事权利出现冲突。

本文《中国国籍法第九条》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6640.html

相关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十三条规定:曾有过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具有正当理由,可以申请恢复中国国籍;被批准恢复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具体内容解析 申请资格 : 申请人必须是曾经有过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申请人需要具有正当理由,如家庭团聚、工作需要等。 申请程序 : 申请人需要向相关机关提出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 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当地市、县公安局,在国外为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为什么中国还有双国籍人

​​中国存在双国籍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历史遗留、政策执行漏洞及港澳特殊政策​ ​。尽管《国籍法 》明确规定不承认双重国籍,但现实中的灰色操作、国际人才竞争需求以及港澳地区的差异化规定,使得这一现象难以完全杜绝。 ​​历史与政策矛盾​ ​:1955年前中国承认双重国籍,后因外交调整改为单一国籍制,但部分华侨仍通过隐瞒外国身份保留中国户籍。1980年《国籍法》虽明确“自动丧失”条款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新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新规明确了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条件,同时进一步严格管理国籍申请,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秩序。以下是新规的主要亮点: 1. 国籍取得的条件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但未取得外国国籍的,也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 国籍丧失的情形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国为什么不查双重国籍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核心原因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外交关系稳定及社会公平,这一政策自1980年《国籍法 》确立以来延续至今,主要基于历史教训、国际法原则和现实治理需求。​ ​ ​​历史与外交考量​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亚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曾引发侨居国猜疑,甚至导致排华事件。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明确“一人一国籍”原则以消除外交摩擦,1980年《国籍法》将这一政策法律化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国籍法第五条规定

国籍法第五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1. 中国国籍的认定条件 父母身份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 出生地点 :本人出生在外国。 例外情况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且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则不具有中国国籍。 2. 法律适用场景

2025-05-15 资格考试

法条和司法解释的区别

​​法条与司法解释的核心区别在于:法条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而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对法条含义的具体阐释。​ ​两者的​​效力层级、制定主体、适用场景​ ​均存在显著差异:法条是法律体系的根基,司法解释则是连接抽象法律与司法实践的桥梁。 ​​制定主体不同​ ​ 法条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体现国家立法权;司法解释仅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判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国籍法是什么法律

‌国籍法是规定个人国籍取得、丧失和变更的法律规范,核心解决"谁属于本国公民"的问题 ‌。其‌三大关键作用 ‌包括:①确立公民身份的法律依据;②明确国家与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③规范跨国身份转换规则。中国现行《国籍法》采用‌"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 ‌的原则,并‌禁止双重国籍 ‌。 国籍法的核心内容 ‌国籍取得方式 ‌ 出生取得:父母一方为中国公民(无论出生地)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国籍法是行政法吗

​​《国籍法 》不属于行政法,而是归属于宪法法律部门​ ​。其核心功能是​​确立公民与国家间的法律纽带​ ​,而非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以下从法律体系划分、调整对象、功能定位三方面展开分析: ​​法律部门划分依据​ ​ 我国法律体系明确将《国籍法》列为宪法相关法,与《立法法 》《选举法 》等共同构成宪法部门。行政法则以《行政处罚法 》《行政许可法 》等为代表,聚焦行政机关职权与程序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的八个司法解释

民法典的八个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民法典的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八个司法解释,涵盖了民法典的各个方面。这些司法解释分别是: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 :明确了民法典的时间效力,包括民法典的溯及力问题。 《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是确立中国公民身份的核心法律,明确规定了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条件,并严格实行单一国籍制度​ ​。其核心条款包括:父母国籍决定子女国籍的“血统主义为主”原则、自动丧失国籍的刚性规定,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籍的特殊限制。以下从关键内容展开分析: ​​国籍取得方式​ ​ 根据出生地或血统关系自动获得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且本人出生在中国(第四条)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国国籍法实施细则

​​中国国籍法实施细则的核心在于明确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条件,且严格遵循“单一国籍”原则​ ​。父母国籍、出生地、定居状态等因素直接影响个人国籍认定,而国家工作人员等特殊群体不得退出中国国籍。以下分点详解关键内容: ​​国籍取得方式​ ​ ​​出生取得​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且本人出生在中国,自动获得中国国籍;若父母定居外国且本人出生时具有外国国籍,则例外。 ​​申请加入​ ​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国国籍法第五条

​​中国国籍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即自动具有中国国籍;但若父母定居外国且本人出生时已获外国国籍,则不具有中国国籍。​ ​ 这一条款体现了中国以血统主义为主、兼顾出生地主义的国籍认定原则,同时严格遵循单一国籍政策,避免双重国籍冲突。 ​​核心规则解析​ ​ 根据第五条,若父母中至少一方为中国公民(无论是否定居中国),子女在海外出生可直接获得中国国籍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国籍法十三条

国籍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曾有过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具有正当理由,可以申请恢复中国国籍;被批准恢复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这一条款为希望恢复中国国籍的前中国公民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确保国籍恢复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条款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 :条款适用于曾拥有中国国籍,但因加入外国国籍而丧失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申请条件 :申请人需提供正当理由,并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申请流程 申请材料准备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国籍法实施条例

​​《国籍法实施条例》是规范中国国籍管理的重要法规,明确规定了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的具体程序与条件。​ ​其核心亮点包括:​​不承认双重国籍原则​ ​、​​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国籍认定标准​ ​,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如国家工作人员)的国籍限制条款​ ​。以下从关键内容展开分析: ​​国籍取得方式​ ​ 中国国籍的取得分为原始国籍(出生取得)和继有国籍(申请加入)。原始国籍遵循混合原则

2025-05-15 资格考试

维也纳公约第31条

​​《维也纳公约》第31条是国际条约解释的黄金准则,其核心在于“善意解释、上下文关联、目的导向”三大原则,通过文本、语境与宗旨的综合考量确保条约适用的统一性与公正性。​ ​ 该条款被广泛视为习惯国际法的成文化体现,不仅约束国家行为,也为国际法庭和仲裁机构提供关键裁判依据。 维也纳公约第31条明确要求条约解释需遵循用语的通常意义,并置于上下文及条约目的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具体而言

2025-05-15 资格考试

维也纳公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维也纳公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 条约的定义 :公约将条约定义为国家间缔结的、以国际法为准的书面协定,无论其名称如何,只要是国际书面协定,都属于公约的范畴。 条约的缔结程序 :公约规定了条约的缔结程序,包括谈判、签署、批准、接受、赞同和加入等步骤。 条约的效力 :公约明确了条约的生效条件、条约的解释、条约的修改和终止等内容。 条约的保留 :公约规定了保留的含义

2025-05-15 资格考试

签订日内瓦公约的国家

截至2024年,已有196个国家 签订了日内瓦公约,该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战争中的受难者,包括伤者、病者、战俘及平民。 一、日内瓦公约的背景与意义 日内瓦公约起源于1864年,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倡议,最初旨在改善战地伤者的境遇。经过多次修订,1949年形成了四部核心公约

2025-05-15 资格考试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52条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2条明确规定:任何通过武力威胁或实际使用武力缔结的条约均属无效,且该武力行为需违反《联合国**》所载国际法原则。​ ​ 这一条款是现代国际法对“强权即公理”的彻底否定,旨在防止历史上以战争胁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悲剧重演,例如**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署的《南京条约》。其核心价值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平等​ ​与​​国际关系法治化​ ​,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石。

2025-05-15 资格考试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原文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是国际条约法的基石性文件,1969年由联合国制定,1980年生效,中国于1997年加入。其核心价值在于​ ​系统规范条约的缔结、效力、解释及终止规则,确立“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并明确国家主权平等、善意履行义务等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全球条约实践提供统一法律框架。​ ​ ​​公约的缔结背景与宗旨​ ​ 公约诞生于二战后国际秩序重塑期,旨在回应条约实践中的法律空白

2025-05-15 资格考试

维也纳领事公约建立于哪一年

‌《维也纳领事公约》于1963年4月24日正式签署 ‌,‌是联合国框架下首个系统规范领事关系的国际公约 ‌,‌确立了领事保护、特权豁免等核心原则 ‌,‌至今仍是全球领事事务的基石性文件 ‌。 关键内容分点解析: ‌签署背景 ‌ 二战后国际人员流动激增,领事职能需求扩大,各国亟需统一规则。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成功后,联合国顺势推动领事公约的制定。 ‌核心条款 ‌ ‌领事保护权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