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避员工社保的“**方式”本质是伪命题,任何形式的社保逃避均属违法且风险极高。但现实中,企业可通过合法调整用工结构、优化薪酬设计、补充商业保险等方式降低社保成本,同时需确保员工权益不受损。以下为合规框架内的实操建议:
-
调整用工形式
将部分岗位转为劳务外包、非全日制或灵活用工(如实习生、退休返聘),此类用工关系无需缴纳职工社保。但需注意:劳务外包需真实转移劳动关系,避免“假外包真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每日工时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仍被认定为全日制劳动关系。 -
薪酬结构优化
合理拆分工资组成,将部分收入转为福利补贴(如餐补、交通补贴、住房津贴等),这些项目不计入社保缴费基数。例如:员工月薪1万元,可设计为6000元基本工资+4000元补贴,社保仅按6000元基数缴纳。但需符合当地政策,避免被认定为恶意避税。 -
商业保险替代部分社保
若员工已参加城乡居民社保,可协商由其自行缴纳养老和医疗险,企业通过雇主责任险、团体医疗险弥补工伤和医疗风险。保费远低于职工社保,但需确保员工知情同意,并留存参保凭证。 -
区域性政策利用
部分经济特区或产业园对社保缴费有补贴或费率优惠,企业可优先在这些区域注册分支机构,或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异地参保(需确保合规)。
社保缴纳是法定义务,所谓“规避”实为高风险违法行为。企业应通过合法用工优化与成本管理平衡负担,核心员工务必全额参保。若因短期利益违规,可能面临补缴、罚款、工伤赔偿等巨额损失,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