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被单位开除时,可通过以下步骤依法**:
一、确认开除原因
-
审查劳动合同条款
核对劳动合同中关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条款,确认单位是否依法履行了通知义务或存在法定解除情形。
-
收集证据
保留与单位沟通的记录(如邮件、短信)、绩效考核记录、违纪调查材料等,证明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解除行为。
二、判断解除合法性
-
合法解除情形
包括劳动者严重违纪(如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等。
-
违法解除情形
若单位未依法通知或不存在法定理由,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赔偿金。
三、**途径
-
协商解决
首先尝试与单位协商,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偿金。部分单位可能因政策压力或避免纠纷而接受合理诉求。
-
劳动仲裁
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解除行为的合法性并索赔。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法律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阶段可主张赔偿金(按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最高12年)或继续履行合同。
四、特殊政策保障
-
退役军人的特殊保护
国家对退役军人就业有专项政策,用人单位若因非法定理由开除,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
经济补偿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月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3倍标准支付且年限不超过12年。
五、注意事项
-
时效性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诉讼时效为2年,均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时起算。
-
咨询专业机构 :建议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维护权益,避免因程序错误影响结果。
若单位以“转业未完成”等理由开除,可结合《退役军人保障法》及当地政策,要求单位提供充分依据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