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搜索结果,关于工资中岗位津贴的调整问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一、岗位津贴的属性与法律保护
- 属于工资组成部分
岗位津贴是工资的组成部分,与基本工资共同构成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法律保护禁止随意扣除或降低
用人单位无权单方面随意扣除或降低岗位津贴。若单位擅自调整,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或第四十六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二、调整岗位津贴的合法情形
- 协商一致
用人单位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方可调整津贴,且调整内容需以书面形式记录在劳动合同中。
- 法定情形
仅当劳动者存在严重违纪、严重失职等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方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此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三、**途径
若单位违反约定降低岗位津贴,劳动者可通过以下方式**:
- 协商解决
首先与单位沟通,要求恢复原津贴水平。
- 劳动仲裁
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确认津贴调整违法并赔偿损失。
- 法律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注意事项
-
证据留存 :调整津贴的书面文件、沟通记录等均为重要证据。
-
月工资计算 :计算经济补偿时,月工资以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准,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岗位津贴的调整需遵循法定程序,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操作。若遭遇不合理调整,建议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