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下设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其中人社部门负责工伤认定与政策制定,经办机构具体执行赔偿支付,用人单位则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配合流程。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核心职能
作为工伤保险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及地方工伤保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包括工伤认定审核、争议处理等。职工需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用人单位)或1年内(个人/工会)向其提交认定申请。 -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具体操作
根据人社部门的认定结果,经办机构核算赔偿金额并支付待遇,涵盖医疗费、伤残补助等。赔偿标准依据伤情等级、工资水平等确定,资金通常来自工伤保险基金。 -
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企业必须参保并按时缴费,工伤发生后需垫付医疗费用(若未参保则全额承担),并协助职工完成认定流程。拒不履行的,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 -
争议解决途径
对认定结果或赔偿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劳动能力鉴定争议可申请省级复评;待遇纠纷则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
提示:及时保存医疗记录、劳动合同等证据,确保流程合规。若遇复杂情况(如异地工伤、多重劳动关系),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