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第96条明确规定:生产或销售明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主张十倍赔偿金,且消费者主观动机不影响法定索赔权,该条款通过高额赔偿机制强化企业责任,同时保障公众权益。
-
核心条款解析
第96条分为两款:- 第一款规定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损害需承担赔偿责任;
- 第二款明确生产者或销售者若“明知”食品不符合标准,消费者可额外主张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显示,即使消费者知假买假,法院仍支持十倍赔偿,因法律未限制主观动机。
-
适用场景与争议
- “明知”的认定:销售者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如未记录保质期)即可能被推定为“明知”;
- 损害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如医疗费)和检测费用,部分法院要求损害证据,但立法本意倾向于宽松解释。
-
进口食品的特殊管理
第96条还规定境外食品出口商需向中国备案,生产企业需注册,确保进口食品可追溯。监管部门定期公布合规企业名单,强化透明度。
总结:食品安全法第96条通过“赔偿+惩罚”双轨制震慑违规企业,消费者应积极行使监督权。企业需严格自查供应链,避免法律与声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