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需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报酬,这是对加班薪酬的法定保障,核心亮点包括:协商前置程序、每日加班上限、健康优先原则及阶梯式报酬计算。
-
协商与健康保护
延长工作时间必须经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且每日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不超过3小时,但每月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法律强调用人单位需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避免过度加班损害权益。 -
报酬计算标准
工作日加班工资分两档:延长1小时内按150%支付,超过1小时但不超过3小时的部分按200%支付。若月度总加班超36小时,超额部分需支付300%报酬。例如,月薪6000元的员工,单日加班2小时应得报酬为:。 -
违法风险与案例警示
企业单方面强制加班或未足额支付报酬均属违法。某制造企业因未协商且拒付加班费,被判补发工资并赔偿;IT公司即便采用综合工时制,超时加班仍需按标准补足差额。
提示:劳动者应留存考勤记录与工资条,遇争议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企业需完善加班审批制度,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