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工伤的员工,单位原则上不能随意辞退,但存在法定特殊情形除外。关键亮点在于:医疗期和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前受法律保护,若工伤导致劳动能力丧失或合同到期可协商终止,严重违纪或违法时单位可合法解除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单位不得依据“不能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变化”解除劳动合同。具体分以下情形:
-
医疗期内禁止辞退
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医疗期)内,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医疗期长短依据伤情和治疗需要确定,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
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影响后续处理
医疗期满后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 鉴定为1-4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伤残津贴;
- 5-6级伤残:单位难以安排岗位时可协商解除,但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7-10级伤残:合同到期可终止,或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单位需支付法定补偿。
-
员工存在过错时单位可辞退
若工伤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如旷工、盗窃)、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试用期证明不符合条件,单位可依法解除合同,但需提供充分证据。 -
协商一致解除需保障权益
即使双方同意解除劳动关系,单位仍需结清工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不得以“自愿离职”规避赔偿义务。
员工若遭遇违法辞退,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恢复劳动关系或索赔(2倍经济补偿金)。建议保留工伤认定书、诊疗记录、解除通知等证据,必要时寻求工会或法律援助。
总结:工伤员工享有特殊保护,但需注意自身行为合规性;企业辞退必须严格遵守法定条件,违法解除将面临高额赔偿风险。权益受损时,及时通过法律途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