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薪资与实际不符时,合同的有效性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主要依据如下:
一、合同有效性判断标准
-
以实际工资为准原则
若存在代扣代缴税费、社保等导致工资差异,且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可能构成违法。司法实践中,法院或仲裁机构通常以实际工资为结算依据,前提是劳动者提供银行流水、工资条等证据。
-
协商变更的合同有效
若双方协商一致变更薪资标准(如口头协议或书面确认),且变更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该部分合同仍有效。例如,企业定期调整薪资且无争议时,可能被认定为有效变更。
-
违法情形导致合同无效
若用人单位通过欺诈、胁迫或免除法定责任等手段签订合同,或违反强制性规定(如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该合同或部分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争议需由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
二、处理建议
-
收集证据 :保留工资条、银行流水、劳动合同等,证明实际薪资与合同约定差异的原因及金额。
-
协商解决 :与用人单位沟通,要求补发差额或调整薪资标准。
-
法律途径 :协商无果时,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以实际工资为结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