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期间被辞退属于违法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因工负伤且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关键亮点包括:劳动者享有法定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解雇行为构成非法解除、劳动者可主张赔偿金或恢复劳动关系。
1. 法律明确禁止工伤期间解雇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明确,劳动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用人单位不得以裁员、不胜任工作等理由解除劳动关系。停工留薪期内(以医疗机构的诊疗意见为准),劳动关系受法律强制保护。
2. 违法解雇的后果与赔偿标准
用人单位若强行解除合同,劳动者可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赔偿金。赔偿金为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若工伤导致伤残,劳动者还可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主张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权益。
3. 例外情形与实操注意
若劳动者存在严重过失(如严重违纪、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解除合同,不受工伤限制。但企业需举证证明劳动者过错,否则仍可能被判定为违法解雇。
4. 劳动者**步骤
遭遇违法解雇后,应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伤认定书、解雇通知等),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为1年,超期可能丧失胜诉权。
工伤期间被辞退不仅损害劳动者权益,也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劳动者需及时主张权利,用人单位则应严格遵守劳动法规,避免因不当行为承担高额赔偿及行政处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