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绩效不发怎么办? 核心解决路径:协商沟通→核查合同→收集证据→行政投诉→法律仲裁。 若单位未按约定发放绩效工资,员工可先尝试内部协商,要求说明原因并补发;同时核查劳动合同或公司制度中绩效条款,确认单位是否违约;留存工资条、考核记录等证据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必要时通过诉讼**。
分点展开:
-
优先协商沟通
主动与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沟通,理性表达诉求,要求书面回复未发绩效的原因及补发计划。沟通时注意保留邮件、聊天记录等证据。 -
核查合同与制度
确认劳动合同是否明确绩效工资的计算标准、发放条件等。若公司制度未经民主程序制定或未公示,单方扣减绩效可能无效。 -
关键证据收集
包括但不限于:工资银行流水、绩效考核文件、工作成果证明(如项目报告、上级评价)、与公司协商的记录。证据链越完整,**成功率越高。 -
行政与法律途径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可快速督促单位整改;若未果,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补发绩效及赔偿(如应付金额50%-100%的加付赔偿)。仲裁败诉可15日内起诉。 -
警惕风险与例外
避免主动离职导致权益丧失;若公司以“经营困难”拒发,需提供财务报表等证明。绩效考核结果未经本人确认或标准不合理时,可主张无效。
总结提示
绩效工资属于法定劳动报酬,单位无权随意克扣。**时注意时效与程序,优先协商但需果断采取法律手段。保留证据是关键,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提升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