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重要法律条文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一、总则编核心原则
-
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保障所有主体平等参与民事法律关系。
-
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污染责任与生态修复义务。
-
公平与诚信原则
活动应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权利义务,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二、民事主体与权利保护
-
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权利能力平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精神状态等分类。
-
人身与财产权保护
人身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和财产权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犯。
三、民事法律关系规范
-
合同编
-
明确合同成立、生效、变更、解除等规则,强化公平交易与风险防范。
-
规定格式条款、定金责任等细节,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
-
物权编
-
确立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原则,保障交易安全。
-
规定共有财产、相邻关系等,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
-
四、侵权责任与救济
-
侵权行为认定
明确侵权人责任、受益人补偿规则,保障见义勇为免责。
-
环境损害责任
新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强化企业环保义务与公益诉讼支持。
五、婚姻与家庭编
-
离婚经济补偿
双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等负担较多义务的,可请求补偿。
-
婚姻禁止情形调整
取消“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等限制,扩大法律适用范围。
六、其他关键调整
-
涉外民事关系 :明确适用我国法律,保障涉外民事活动规范。
-
高利放贷禁止 :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未约定利息视为无息。
以上条文体现了民法典在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