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离职赔偿通常按n或2n计算,具体取决于是用人单位合法解除还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键亮点:经济补偿金(n)适用合法裁员或协商一致等情况;双倍赔偿金(2n)仅在单位违法解除时适用,例如未支付工资、未缴社保或****等情形。
-
赔偿标准的核心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如经济性裁员、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等),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n(工作年限×月工资);若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单方解除合同(如无理由辞退、未足额支付报酬等),劳动者可主张2n赔偿金。 -
n与2n的适用场景
- n的常见情形:合同到期不续签、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裁员、劳动者患病无法胜任工作等。
- 2n的触发条件:单位未提供劳动条件、未及时支付工资、违法解除孕期/产期员工、未依法缴纳社保等。
-
计算方式与限制
- n的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0.5个月计算,最高不超过12年。月工资标准为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
- 2n的特殊性:仅在违法解除时生效,无需考虑工作年限上限,但需劳动者主动提起仲裁或诉讼主张权利。
-
注意事项
- 劳动者需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辞退通知等证据,以证明单位违法事实。
- 部分情形可能涉及“代通知金”(n+1),例如单位未提前30天通知解除合同,但此规则仅适用于合法解除的特定情况。
-
常见误区
- 并非所有被迫离职都能获得2n,需明确单位的解除行为是否违法。
- 协商解除时若单位主动提出,即使劳动者同意,也可能有权获得n补偿。
若遭遇被迫离职,建议先确认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合法性,必要时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合理运用n与2n规则,既能保障自身权利,也能避免因误解导致**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