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司辞退员工补偿标准的核心依据是《劳动合同法》,合法辞退需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N),违法辞退则需支付双倍赔偿(2N)。关键亮点包括:补偿基数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高收入者补偿上限为社平工资3倍×12年、特殊群体(如孕期员工)受法律保护禁止裁员。
-
合法辞退的经济补偿(N)
员工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半月工资计算,半年至1年按1年计算。月工资标准为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含奖金、津贴等)。若员工月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社平工资3倍,则补偿基数按3倍封顶,且补偿年限不超过12年。例如:月薪4万元(假设社平工资1万元)的员工工作15年,最高补偿为。 -
违法辞退的赔偿金(2N)
企业未提前30天通知、虚构裁员理由或辞退受保护员工(如孕期、工伤员工)等情形,需支付2N赔偿。计算公式为:,同样受“社平工资3倍×12年”封顶限制。例如:工作3年员工被违法辞退,可获6个月工资赔偿。 -
特殊情形与附加补偿
- 代通知金(+1):企业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裁员时,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
- 医疗期/职业病员工:医疗期内或未完成工伤鉴定的员工被辞退,企业需支付额外补偿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 离职手续:企业需结清工资、社保转移,否则员工可主张赔偿。
-
**要点
员工应留存书面裁员通知、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等证据,若企业拒绝支付补偿,可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时,违法辞退的举证责任在企业,员工只需证明劳动关系存在。
总结:企业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与补偿标准,员工则应主动核对计算方式并保留证据。遇到争议时,及时通过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法律明确支持劳动者的合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