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47条明确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规则,核心亮点包括:按工作年限分段计算补偿标准(满1年1个月工资,超6个月按1年计,不足6个月按半月工资)、高收入者补偿基数封顶(社平工资三倍为上限且年限不超12年)、月工资定义为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
-
分段计算规则:经济补偿与工作年限直接挂钩,精确到月份。例如,工作3年7个月按4个月工资补偿,3年5个月则按3.5个月计算。工资基数包含离职前12个月的全部货币性收入(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数平均。
-
高收入劳动者的特殊限制:月工资超过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劳动者,补偿基数按三倍封顶,且补偿年限最长12年。例如,月工资5万元、社平三倍为3万元、工作15年,最终补偿为3万元×12年=36万元。
-
实务注意事项:劳动者需留存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证据以核对计算准确性;用人单位需避免违法解除(否则需支付2倍赔偿金),并注意跨年度、跨月份的年限计算细节。高收入者需接受双重封顶规则,而普通劳动者则不受此限。
总结:第47条通过分层设计平衡劳资权益,普通劳动者侧重年限与工资对应性,高收入者则通过封顶控制企业成本。无论是劳动者**还是企业合规,精准计算和证据留存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