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1092条原文及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是关于夫妻一方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具体内容及解释如下:

一、条文原文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核心内容解析

  1. 侵害共同财产的行为

    包括:

    • 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

    • 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

  2. 法律后果

    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侵权方 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财产。 - 少分 :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和财产损失情况决定;

    • 不分 :如存在严重侵害行为(如伪造债务、挥霍财产等)。
  3. 救济途径

    离婚后,另一方若发现侵权行为,可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 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三、与其他条款的关联

  • 离婚时财产分割原则 :遵循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原则;

  • 债务处理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不足部分由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

  • 过错证明 :如存在重大过错(如出轨、家庭暴力等),可作为财产少分或不分的证据。

四、注意事项

  • 行为时效 :侵权行为需在离婚后才发现,否则可能超过诉讼时效;

  • 财产范围 :包括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如继承、受赠等),但需区分实际占有与权利取得时间。

该条款通过明确侵权责任和救济途径,强化了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保护,维护了婚姻关系中的公平与正义。

本文《民法典1092条原文及解释》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370634.html

相关推荐

民法典第1091条原文

《民法典 》第1091条明确规定:​​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及其他重大过错​ ​,新增的“兜底条款”显著扩大了权益保护范围。 ​​重婚​ ​:违反一夫一妻制,既侵犯配偶权也构成刑事犯罪。 ​​与他人同居​ ​:需满足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但不再限定“有配偶者”表述,适用范围更广。 ​​家庭暴力​ ​:涵盖身体暴力(如殴打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1092条规定原文

​​《民法典 》第1092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离婚分割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上述行为的,可起诉请求再次分割。​ ​ ​​条文核心内容​ ​ 该条款明确列举了六类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及伪造债务。无论行为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还是离婚诉讼阶段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1075条原文及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5条的规定,主要涉及两种不同情形下的责任承担,需注意区分“第三人过错”与“兄弟姐妹间的扶养义务”两个不同法律关系: 一、第三人过错责任(侵权责任) 原文 : 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释 : 当某人的损害由第三方行为直接导致时,该第三方需承担侵权责任。例如: 甲被乙驾驶车辆撞伤,乙作为直接侵权人需承担赔偿责任; 丙污染环境致丁受损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规定

《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是关于过错责任的一般规定,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基本规定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明确了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仅针对侵权损害赔偿,不涉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非损害性责任。 二、构成要件 损害事实 :必须存在实际损害或构成现实威胁的损害,包括身体伤害、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害等。 过错行为 :行为具有违法性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主要涉及合同履行中的损失赔偿问题,明确了在违约情况下,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这一条款的亮点在于其强调了全面赔偿原则,不仅涵盖实际损失,还包括预期利益损失,从而更好地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 全面赔偿原则 是《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的核心内容。根据该条款,违约方应当赔偿因其违约行为给守约方造成的所有损失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中的遗产继承法

《民法典》中的遗产继承法主要涵盖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及遗赠扶养协议等方面,具体规定如下: 一、法定继承 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含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含生父母、养父母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含同父母、同父异母/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代位继承:若被继承人子女/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关于遗产继承的新规定

《民法典》对遗产继承的新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 :除了传统的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民法典新增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两种形式,为立遗嘱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调整了遗嘱效力的规则 :民法典取消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意味着不同形式的遗嘱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准。 增加了遗产管理人制度 :民法典规定,在继承开始后

2025-05-01 资格考试

遗产继承协议书模板

遗产继承协议书是‌明确继承人权益、避免家庭纠纷 ‌的法律文书,‌核心要素包括继承人信息、遗产明细、分配方案及签字确认 ‌。以下是具体内容框架及注意事项: ‌继承人身份确认 ‌ 列明所有法定或遗嘱指定继承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及与被继承人关系,确保主体资格合法。例如:“甲方(长子):张三,身份证号XXX;乙方(次女):李四,身份证号XXX”。 ‌遗产清单与权属 ‌ 需‌逐项罗列房产、存款、股权等遗产

2025-05-01 资格考试

遗产继承顺序及分配法律条款

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顺序分为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和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分配时一般均等 ,但存在多分、少分或不分 的特殊情形。 法定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继承,包括配偶、子女(含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含生父母、养父母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若无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产分配原则 均等分配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中父母遗产继承有期限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遗产继承本身没有法定期限,但涉及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有限制。具体如下: 继承期限无限制 继承权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人可以随时办理继承手续,不存在时间限制。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需以书面形式声明,未声明的视为接受。 继承纠纷诉讼时效为3年 若继承人之间因遗产分配产生纠纷,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限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1092条最新规定

《民法典》第1092条明确规定,夫妻一方若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对该方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发现上述行为的,另一方可以再次起诉请求分割。 一、明确适用范围 该条款不仅适用于离婚时,还适用于婚内或离婚诉讼阶段。只要发现一方存在上述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均可适用此规定,体现了法律对夫妻共同财产权的保护。 二

2025-05-01 资格考试

新教师法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新《教师法》目前仍处于立法审议预备阶段,2025年9月前正式颁布的可能性较低,但部分改革措施(如学历门槛提升、薪资对标公务员)已通过地方试点逐步推进。 立法进程与时间表 修订草案自2021年发布后,2024年被列入国务院“预备审议项目”,但截至2025年4月尚未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流程。按常规立法程序(需三次审议),若进展顺利,可能于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初完成颁布。 地方试点先行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为啥叫法典

‌民法典被称为"法典"是因为它是系统化、体系化的法律规范集合,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权威性三大特征 ‌。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通过科学编排将分散的民事法律规范整合为有机整体,体现了国家对民事权利保护的顶层设计。 ‌体系化整合 ‌ 民法典将原《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律整合为7编1260条,形成"总则+分则"的逻辑结构。这种编纂方式消除了法律冲突

2025-05-01 资格考试

我国有哪几部法典

我国现行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他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虽为根本大法,但不属于单一法典类型。以下是具体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基础性和市场经济的核心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根本大法,规定最高法律效力,现行版本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五次修订。 其他法律体系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哪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正式颁布,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立法历程 民法典的编纂历经数十年,最早可追溯至1954年的首次起草尝试,后因历史原因多次中断。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任务,2016年启动系统性编纂工作,2020年完成审议并颁布。 核心意义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法典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但并非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法律。具体说明如下: 法典命名首创性 该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民法制度进入民法典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 立法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通过多部重要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民法典是系统整合这些法律成果的综合性法典。 法律体系地位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我国根本法吗

民法典不是我国的根本法,我国的根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是具体分析: 根本法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民法典的法律地位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属于普通法律范畴,其立法依据是宪法。民法典在民事领域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但效力从属于宪法。 宪法与民法典的关系 宪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

2025-05-01 资格考试

2025第二学位招生院校名单

​​2025年国内多所顶尖高校及特色院校开放第二学位招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85/211院校,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区域强校,部分专业支持跨学科报考且无面试要求。​ ​ 以下是关键信息分点详解: ​​名校资源集中​ ​:清北复交等传统名校提供第二学位,但名额倾向本校生;国际院校如斯坦福、哥大也对全球开放申请,需注意语言和学分要求。 ​​广东地区特色招生​ ​:华南农业大学

2025-05-01 资格考试

第二学士学位班是什么意思

第二学士学位班 是指在完成本科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学生再次进入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全日制学习,以获得第二个不同学科的学士学位。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下是关于第二学士学位班的几个关键点: 1.培养目标与定位:第二学士学位班主要面向已经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旨在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另一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025-05-01 资格考试

24年第二学士招生

​​2024年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为本科毕业生提供了跨学科深造的机会,学制两年、全日制学习,​ ​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关键亮点包括:招生对象覆盖应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专业选择灵活(可跨学科门类或同门类不同专业类)、依托“双一流”学科或优势专业开设,且学历学籍受教育部认可。​ ​ ​​招生对象与条件​ ​ 主要面向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近三年未就业的往届生,需已取得学士学位

2025-05-01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