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处罚标准是规范用人单位合法用工的核心依据,涵盖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社保瞒报等常见违法行为,其裁量通常根据情节轻重分为四阶次(轻微/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罚款金额从每人100元至数万元不等。例如,拖欠工资需加付50%-100%赔偿金,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最高可罚5000元/人,而社保瞒报则面临1-3倍瞒报金额的处罚。
分点论述核心标准:
- 工资支付违规:克扣或拖欠工资按逾期时长和比例阶梯处罚,最低按应付金额50%加付赔偿金,最高可罚2万元并加付100%赔偿金。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罚款2000元起,涉案金额超5000元则罚1万-2万元。
- 超时加班处罚:月加班超10小时即警告,超30小时按每人500元顶格处罚。涉及人数越多罚款越高,10人以上按每人400-500元计算。
- 女职工/未成年工保护:安排孕期女职工夜班劳动或未成年工井下作业,按每人1000元起罚,情节特别严重(如多次违法)罚5000元/人。未定期健康检查同样适用此标准。
- 社保瞒报行为:瞒报工资总额10%以内罚1倍,超30%或瞒报20人以上罚3倍。职业中介机构无证经营最高罚5万元并吊销许可证。
- 拒不配合监察:阻挠劳动监察、伪造证据等行为直接处2000-2万元罚款,构成犯罪则追究刑事责任。
提示:用人单位需定期自查用工合规性,尤其关注高风险领域如加班时长、社保申报和特殊群体保护。劳动局处罚具有累积性,多次违法将触发更高阶次处罚,甚至影响企业信用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