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有31天时工资是否按30天计算,需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及计算方式判断,核心在于是否合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实际计算中,用人单位通常采用“月计薪天数21.75天”或“实际出勤天数”两种方式核算工资,31天的月份是否折算为30天需结合具体合同条款分析。
-
法律依据与计算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我国法定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计算公式:年工作日250天÷12个月)。这意味着无论月份实际天数多少,日工资标准均按21.75天折算,而非简单按30天或31天计算。例如,月薪5000元者,日工资为5000÷21.75≈229.89元/天。 -
常见工资计算方式及适用场景
- 正算法(按实际出勤天数):适用于全勤或部分缺勤的情况。若员工在31天的月份全勤,工资=月薪;若缺勤1天,则扣除1天工资(如229.89元)。
- 反算法(按缺勤天数扣款):多用于新入职或离职员工。例如,员工在31天的月份工作20天后离职,工资=月薪÷21.75×20≈4597.8元。
- 固定30天计算:部分企业为简化流程,约定日薪=月薪÷30天,但需确保折算后的月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不得损害劳动者权益。
-
特殊情况与争议处理
- 加班费计算:若31天的月份包含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需按3倍日薪单独计算,不得因总天数多而稀释。
- 行业差异:建筑、餐饮等行业的日结工或计件工,通常按实际工作天数结算,与月份天数无关。
- **建议:若企业单方面将31天工资强行按30天折算导致薪资减少,劳动者可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总结:工资是否按30天计算取决于合同约定和计算方式的合法性,而非月份实际天数。劳动者应仔细核对工资条,确认计算基数是否符合21.75天的法定标准,并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明确薪资核算规则,避免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