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罚款的法律上限因场景而异:对员工罚款通常不得超过月工资20%,行政处罚类罚款则根据违法类型和经营额阶梯计算,最高可达数百万元。
-
对员工的罚款限制
用人单位无权直接对员工实施行政处罚性质的罚款,但可通过合法程序在规章制度中约定经济损失赔偿。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因员工过错造成损失的,每月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且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例如,员工月薪5000元,最高扣款不得超过1000元。 -
行政处罚类罚款标准
- 一般违法行为:如《公司法》规定,虚假登记最高罚款200万元,抽逃出资按金额5%-15%处罚,财务造假可能触发刑事责任。
- 经营额比例罚款: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罚款按经营额阶梯计算。例如经营额100万元以上,起始罚款8万元,每增加20万元罚款增加5000元。
- 地方政府规章限额:如广东省规定,非经营活动罚款上限1万元,经营活动罚款上限3万元;江西省对涉及生态保护的经营活动罚款上限20万元。
-
特殊情形加重或减轻处罚
隐瞒事实、暴力抗法等行为可增加罚款比例30%-40%;主动消除后果、配合调查等可减少罚款幅度20%-30%。
合规建议:企业应区分罚款性质,对员工扣款需遵循劳动合同约定,行政处罚需严格对照法律条款。建议定期审查内部制度,避免因程序不合法或金额超标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