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用人单位最迟需在30天内支付工资,且必须按月发放,不得无故拖欠。 具体支付时间通常由劳动合同约定,多数企业选择每月15日或30日发放,遇节假日需提前支付。若因经营困难需延期,经协商最长可延迟一个月。
-
法律核心规定
劳动法明确要求工资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周期不超过30天。例如,当月工资最晚需在下月对应日期前发放,若约定每月5日发薪,则次月5日为最迟期限。特殊情况下(如资金周转困难),经工会协商可延期至30天内支付。 -
合同约定与执行
具体发放日期由劳动合同约定,常见为每月15日或月底。若遇节假日或休息日,需提前至最近工作日支付。企业未按时发放且无正当理由的,构成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依法**。 -
延期支付的限制
即使因经营问题需延迟,最长不得超过30天。例如,若原定5日发薪,最晚延至次月5日,且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长期拖欠或克扣工资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总结:工资发放必须遵守“按月支付+30天周期”原则,延期需协商且不超过法定上限。劳动者应留意合同约定,遇拖欠及时保留证据并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