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超过10年离职时,劳动者通常可获得经济补偿金、社保补缴权益、失业保险金及未休年假补偿等法定权益,具体金额与工龄、工资水平及离职原因直接相关。
1.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工龄每满1年按1个月工资支付,10年以上工龄最高可获12个月工资补偿。若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离职,需额外支付“代通知金”(即N+1补偿)。月工资标准以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但不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
2. 社保补缴与公积金追讨
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或公积金的,劳动者可要求补缴差额部分。协商无果时,可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或法院诉讼追讨,补缴年限最长可覆盖整个在职期间。
3. 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
非因本人意愿离职(如裁员、合同到期不续签)且失业保险缴纳满1年,可申领最长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金额为当地最低工资的70%-90%,具体比例因地而异。
4. 未休年假折算补偿
未休年假可要求按3倍日工资折算,10年工龄对应的年假通常为10天/年。计算公式为:(应休未休天数)×(离职前12个月日平均工资)×3。
5. 特殊情形额外赔偿
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无合法理由辞退)、未支付加班费或未提供劳动保护,劳动者可主张双倍经济补偿金。涉及职业病或工伤的,需另行计算伤残补助金及医疗补助费。
劳动者需在离职后1年内主张补偿权利,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离职证明等证据。协商未果的可申请劳动仲裁,争议金额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12倍的可直接起诉。合法权益的实现依赖于主动主张与法律程序的高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