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赔偿金通常需要申请人自行初步计算,但仲裁委会审核确认。关键在于掌握法定标准(如经济补偿N+1规则)和证据支撑(工资流水、工作年限等),同时可借助人社局官网计算器或律师协助提升准确性。
分点说明:
-
为什么需要自己计算?
仲裁申请需明确诉求金额,提交《仲裁申请书》时需列明各项赔偿明细(如加班费、经济补偿等),自行计算是举证责任的组成部分。 -
如何确保计算正确?
- 经济补偿金: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工作年限(N),违法解除为2N。
- 加班费/欠薪:需提供考勤记录、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标准。
- 工伤赔偿:需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分级计算。
-
仲裁委的作用
若计算有误,仲裁委会根据证据调整最终金额,但申请人需承担举证不足的风险(如未提供完整工资证明可能导致补偿基数降低)。
提示: 建议保留劳动合同、银行流水等原始凭证,复杂案件可咨询专业律师或使用官方计算工具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