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离职时是否需要进行职业病检查,需根据劳动者是否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用人单位的合规情况综合判断,具体分为以下情形:
一、必须进行职业病检查的情形
-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
若劳动者在任职期间接触过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或生物因子等),用人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在其离岗前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将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
疑似职业病患者
若劳动者在离岗前被诊断为疑似职业病或处于医学观察期,用人单位同样需要组织检查。
二、无需进行职业病检查的情形
-
未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岗位 :若劳动者在职期间未接触任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无需进行职业病检查。
-
合同终止情形 :对于普通劳动合同的终止(如协商解除、经济裁员等),若岗位不涉及职业病危害,无需强制检查。
三、法律依据与责任
-
法律强制要求 :用人单位未依法组织离岗前检查的,劳动者有权拒绝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可要求赔偿。
-
费用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四、建议与注意事项
-
主动咨询确认 :建议劳动者离职前主动要求用人单位安排检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纠纷。
-
保留证据 :检查前应要求用人单位书面告知检查项目、费用及结果告知方式,保留相关沟通记录。
-
后续** :若发现用人单位未依法履行义务,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离职时必须进行职业病检查,而未接触此类危害的劳动者则无需检查。建议劳动者根据自身工作环境主动确认并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