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工资一个月不是按30天计算,而是按照实际工作日(21.75天)或计薪天数计算。工资核算需区分工作日、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不同薪资结构(如月薪制、日薪制)直接影响计算方式。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
法定计薪标准
我国《劳动法》规定月平均计薪天数为21.75天(年工作日250天÷12个月),这是计算加班费、缺勤扣款的基础。例如:月薪5000元,日薪为5000÷21.75≈229.9元/天。 -
30天计算的误区
若按30天均摊工资,会稀释日薪,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例如:2月仅有28天时,按30天计算会少发工资;而工作日超过21.75天的月份,企业可能变相降低加班费标准。 -
不同薪资结构的差异
- 月薪制:工资固定,与当月实际天数无关,但缺勤按21.75天折算扣款。
- 日薪制:按实际出勤天数×日薪计算,适合临时工或弹性工作。
-
特殊情况处理
法定节假日带薪休假,不计入工作日但需支付工资。例如:国庆假期7天中,3天法定假需计薪,剩余调休按休息日处理。
总结:工资计算需严格遵循21.75天的法定标准,避免企业或劳动者误解。遇到薪资争议时,可核对劳动合同约定并参考当地最低工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