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超出部分需支付150%-300%的加班费且可能构成违法。特殊行业经批准可实行综合工时制,但必须保障劳动者休息权。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需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每日加班一般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不超过3小时,但每月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若因自然灾害、公共设施抢修等紧急情况加班,可不受此限。
加班费计算标准分为三档: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按150%支付;休息日加班且未补休按200%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按300%支付。需注意,加班费基数应包含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等正常劳动报酬,而非仅按底薪计算。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岗位(如高管、外勤人员等)经审批后不受标准工时限制,但法定节假日工作仍需支付300%报酬。用人单位强制超时加班、扣发拒加班员工奖金等行为均属违法,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提示:保留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证据,便于**。若遇超时加班,可优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