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规定,日工资计算以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为法定标准,同时需结合劳动合同约定、工时制度及法定节假日等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
日工资的核心计算标准
依据《劳动法》及《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日工资计算统一采用月计薪天数21.75天,公式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21.75天的来源为:(365天-104天双休日)÷12个月。此标准适用于标准工时制(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避免因月份实际工作日不同导致的工资计算偏差。 -
不同工时制度的日工资计算
- 标准工时制:直接采用21.75天计算,加班工资按工作日1.5倍、休息日2倍、法定节假日3倍支付。
- 综合计算工时制:以周、月、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日工资仍按21.75天折算,但加班费需根据周期内总工时是否超法定标准核算。
- 不定时工时制:通常不适用加班费规定,日工资计算与企业协商约定,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
特殊情况处理规则
- 请假扣款:缺勤日工资=月工资÷21.75×缺勤天数。若企业按实际工作日计算(如22天),需补足差额。
- 法定节假日:无论是否出勤,均应计发工资。若节假日加班,除正常工资外另支付3倍日工资。
- 月工资包含项:基本工资、固定津贴、绩效奖金等均应纳入计算基数,而福利补贴(如餐补、交通补)通常不计入。
-
常见误区与风险提示
- 错误计算方式:部分企业用30天或实际工作日(如22天)折算日工资,导致员工实际工资被压低。例如月薪5000元,按30天计算日薪为166.67元,而法定标准为229.89元,单日差额达63.22元。
- 加班费漏算:休息日加班若安排调休可不支付2倍工资,但法定节假日加班必须支付3倍工资且不允许调休。
劳动者应定期核对工资条明细,留存考勤记录、劳动合同等证据。若发现企业未按法定标准计算,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企业则需规范薪酬制度,避免因计算错误引发劳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