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被辞退的员工,法定赔偿标准为5个月工资(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则需支付双倍赔偿(10个月工资)。 特殊情况下如未提前30日通知,可能额外支付1个月代通知金(即“N+1”)。关键点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高收入者补偿上限(3倍社平工资)、医疗期/孕期等特殊保护群体享有更高赔偿权益。
-
经济补偿计算基准
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5年即5个月工资。月工资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收入计算(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例如月均工资1万元,合法辞退补偿为5万元。若月工资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如社平工资6000元,月薪2万元),则按1.8万元(6000×3)为基数计算,且补偿年限最高12年。 -
违法解除的双倍赔偿
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或未履行法定程序(如未举证员工过失、未协商直接辞退),需支付经济补偿2倍的赔偿金。前述案例中,5年员工违法辞退可获10万元赔偿。孕期、工伤期等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员工被辞退,均适用此标准。 -
代通知金与特殊情况
若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解除合同(如员工不胜任工作且经培训仍无效),但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即“5+1”个月)。医疗期满未复工、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导致裁员等情形,也可能触发“N+1”规则。 -
**与注意事项
员工应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辞退通知等证据,争议发生时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协商解除时需书面明确补偿金额,避免口头承诺。用人单位则需注意:合法辞退必须有规章制度依据(如员工手册)、留存绩效不合格记录等证据链。
劳动者需根据实际工资和工作年限核算应得补偿,用人单位违法成本远高于合规支出。遇到纠纷时,建议优先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或专业法律渠道解决,确保双方权益依法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