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留证据
怀孕期间被公司劝退涉及复杂的法律权益保护问题,以下是谈赔偿的技巧与建议:
一、明确赔偿依据与标准
-
违法解除赔偿
若公司因怀孕、产期、哺乳期等情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 2N 赔偿金(即经济补偿金2倍)。计算公式为: $$\text{赔偿金} = \text{月工资} \times (2 \times \text{工作年限})$$
例如:月薪1万,工作1年8个月,应赔偿4万。
-
产假工资与社保补缴
-
产假工资(生育津贴)按当地标准计算(如158天),若社保断缴需赔偿差额;
-
产检费用等可协商要求公司承担或补缴至产假结束。
-
二、谈判策略与技巧
-
保留证据链
-
妥善保存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医疗材料等;
-
若存在威胁或胁迫言论,可录音留存证据。
-
-
明确法律立场
-
基于《劳动合同法》第42条,孕期受法律保护,拒绝接受不合理离职条件;
-
可采用“组合拳”策略:先协商无果后投诉、仲裁或诉讼。
-
-
灵活协商方案
-
若入职时间较长,可要求公司提供书面补偿承诺;
-
入职不久者可考虑接受合理补偿以保留就业机会,但需评估长期影响。
-
三、后续**途径
-
劳动仲裁与诉讼
-
协商失败后,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主张2N+三期工资等权益;
-
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法律援助与投诉
-
可拨打12333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热线;
-
通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简化**流程。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单独行动 :建议联合其他同期孕员工共同**,增强谈判筹码;
-
理性评估 :若公司规模较小或赔偿合理,可优先选择协商解决。
通过以上策略,既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又能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