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十级离职后向公司索赔的核心流程是:协商优先、仲裁兜底、法律**,具体可主张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个月工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后两项由地方规定标准)。若公司拒赔,需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强制履行。
分步骤操作指南
-
确认赔偿项目
离职前需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十级),明确三项法定赔偿:-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标准为7个月本人工资(按工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具体月数参考地方标准(如山东省为4个月平均工资)。
-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标准因地而异(如江苏省为8个月平均工资)。
-
与公司协商
- 书面提交赔偿清单,附工伤认定书、鉴定结论、工资流水等证据。
- 协商时明确法律依据(如《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要求公司签署书面协议并约定支付期限。
-
申请劳动仲裁
若协商失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仲裁委提交申请,需准备:- 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关系证明、工伤相关材料。
- 仲裁时效为1年,从离职或公司拒赔之日起算。
-
起诉与执行
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胜诉后若公司仍不支付,申请强制执行(冻结公司账户或财产)。
注意事项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邮件、聊天截图等)作为证据。
- 地方标准差异大,需查询当地人社部门最新文件。
- 若公司未缴工伤保险,全部赔偿由用人单位承担。
总结
依法索赔需主动行动,协商不成果断仲裁。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流程合规,避免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