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直接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主动离职通常无需获得直接的经济补偿。但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导致员工被动离职,则员工有权要求相应的赔偿。具体情形如下:
一、主动离职无直接赔偿
-
正常辞职
员工主动提出离职申请并完成交接手续,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
特殊情况下的主动离职
若员工因用人单位存在未提供劳动保护、未足额支付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保等违法行为而被迫离职,可主张经济补偿。但此类情形下,员工仍需先证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与离职的因果关系。
二、被动离职有权要求赔偿
若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员工被迫离职,员工可要求 经济补偿 (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或 赔偿金 (违法解除为2倍):
-
用人单位过错
-
未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
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
-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
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
-
经济性裁员未依法程序。
-
-
计算标准
- 月工资 :按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含奖金、津贴等)。 - 年限计算 :工作16年可获16个月工资补偿,若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00%计算。
三、注意事项
-
证明责任 :员工需提供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证据(如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等)。
-
赔偿上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最多支付12年(即12个月工资),超过部分无需赔偿。
-
协商与诉讼 :建议员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仲裁或法院提起诉讼。
16年老员工主动离职通常无直接赔偿,但若因用人单位过错被动离职,则可获得16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或32个月工资的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