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辞退后给予赔偿金,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仍可申请仲裁。具体分析如下:
一、可申请仲裁的情形
-
辞退违法情形
若用人单位存在以下行为,即使已支付补偿金,劳动者仍可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二倍):
-
无正当理由辞退(如未符合法定解除事由)
-
未依法履行辞退程序(如未提前通知、存在歧视等)
-
-
补偿金额计算错误
若经济补偿中的工作年限、月工资标准等计算存在错误,劳动者可要求按正确标准支付。
-
其他劳动权益争议
涉及未休年假工资、加班工资、竞业限制协议履行等争议时,即便已获辞退补偿,仍可单独申请仲裁。
二、仲裁时效限制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一般为 1年 ,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可能影响**。
三、已履行补偿后的限制
若双方已就辞退补偿达成一致且实际履行完毕,通常情况下仲裁机构不会支持再次就补偿数额申请仲裁,除非存在欺诈、胁迫等法定可撤销情形。
四、注意事项
-
劳动争议仲裁需在时效期内提出,逾期可能败诉。
-
若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符合法定撤销条件。
劳动者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是否可仲裁,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机构获取个性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