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39条司法解释

​《合同法》第39条司法解释的核心在于明确格式条款提供方的义务边界及违反后果:提供方须以合理方式提示免责或限责条款并说明,否则相对方可申请撤销;若同时符合《合同法》第40条无效情形的,条款直接无效。​

  1. ​义务履行标准​
    提供方需对免责或限责条款采用醒目标识(如特殊字体、符号),并应要求说明。司法解释第6条强调“合理方式”需足以引起注意,且提供方负举证责任。

  2. ​违反义务的后果​

    • ​可撤销情形​​:未履行提示或说明义务导致相对方未注意条款的,相对方可申请撤销(司法解释第9条)。
    • ​绝对无效情形​​:若条款本身存在欺诈、损害公共利益等《合同法》第40条情形的,法院直接认定无效(司法解释第10条)。
  3. ​条款效力冲突​
    司法解释试图调和《合同法》第39条与第40条的矛盾:仅违反第39条可撤销,但叠加第40条情形则无效。实践中,法院需结合条款内容与义务履行情况综合判断。

  4. ​实务影响​
    提供方倾向于规避提示义务以保留条款效力,但司法解释赋予相对方撤销权,倒逼条款设计的公平性。法院需警惕条款是否实质损害公平交易。

​提示​​:企业应规范格式条款设计,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条款失效;消费者可主动要求说明,善用撤销权维护权益。

本文《合同法39条司法解释》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41693.html

相关推荐

合同法40条和第53条

‌《合同法》第40条明确规定了格式条款的无效情形,强调提供方不得通过格式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第53条则列举了免责条款无效的两种情形: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二是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 ‌ ‌格式条款的规制核心(第40条) ‌ 格式条款是预先拟定的重复使用条款,提供方需遵循公平原则。若条款存在‌免除自身法定责任 ‌(如商家拒绝履行保修义务)

2025-05-15 资格考试

《合同法》206条内容

《合同法》第206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这一条款明确了借款合同中履行期限的约定及其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时的处理规则。 一、借款期限约定的法律效力 借款期限是借款合同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约定借款期限可以保障双方权益,避免争议

2025-05-15 资格考试

合同法54条原文

​​《合同法 》第54条规定了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情形,明确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受欺诈、胁迫等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且当事人主张变更时机构不得撤销。​ ​ 该条款是维护合同公平与意思自治的核心法律依据,尤其强调对弱势方的保护。 《合同法》第54条原文内容如下: ​​重大误解情形​ ​:合同一方因对合同性质、对方身份、标的物等关键要素产生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可申请撤销

2025-05-15 资格考试

合同法第341条规定

合同法第341条规定: 技术开发合同的当事人有权在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对技术开发合同的履行进行变更或解除。 合同法第341条详解 1. 技术开发合同的定义: 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这类合同通常涉及复杂的技术内容和研发过程。 2. 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根据合同法第341条

2025-05-15 资格考试

合同法39条对应民法典

第四十条 《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对应《民法典》第四十条。具体信息如下: 对应条款 《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民法典》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可见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0条和41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40条和41条分别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和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求。​ ​第40条明确三种非过失性解除条件(医疗期满不胜任、培训后仍不胜任、客观情况重大变化),需提前30日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第41条规范裁员程序(20人以上或10%以上比例),要求提前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报告方案,且需优先留用特定弱势群体。 ​​第40条的核心应用场景​ ​ 当劳动者因健康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39条第二款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劳动者若多次违反单位依法制定的劳动纪律(如考勤制度、安全生产规范、保密协议等),经用人单位提出后仍拒不改正,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合同。 二、其他可单方解除的情形 包括: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41条有几款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1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4种法定情形 ‌,包括:1)依照企业破产法重整;2)生产经营严重困难;3)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需裁员;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核心要点在于程序合规性 ‌,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实施。 分点解析: ‌破产重整程序 ‌ 企业进入法定破产重整阶段时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2条规定全文

​​《劳动合同法 》第42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六类特殊情形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包括职业病高危作业者未离岗体检、工伤致残、医疗期内、女职工“三期”、工作满15年且临近退休等,​ ​旨在保护弱势劳动者权益,但允许协商解除或依据第39条解除。 ​​职业病相关保护​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处于诊断/医学观察期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合同40 41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第41条是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重要条款,它们分别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以下是两条规定的核心内容及适用场景: 第40条:无过失性辞退 关键内容 :用人单位在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适用情形包括: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补偿标准法

根据《劳动法》第39条及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情形及标准如下: 一、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标准,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需赔偿。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失职 包括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且不支付补偿。 二、经济补偿标准(适用于其他情形)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39条和40条

​​劳动法第39条和40条分别规定了特殊工时审批制度和法定节假日安排,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生产需求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第39条允许企业因生产特点申请特殊工时制度,但需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第40条则强制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等法定节日安排休假,且加班需支付300%工资,不得调休。 特殊工时制度的适用需满足严格条件。企业因连续生产、季节性经营等无法执行标准工时的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9条40条47条

《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和第47条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条款,以下是详细解读: 第39条:过失性解除 劳动者有过错时,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具体情形包括: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一个月工作216小时违法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规定, 一个月工作216小时属于违法行为 ,具体分析如下: 法定标准与违法界定 标准工时 :每日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每月标准工时为208小时(44小时/周×4周/月)。 加班限制 :经协商延长工作时间,每月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 具体违法情况分析 超时计算 :216小时/月远超法定标准208小时,且未提及加班审批流程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上12小时休36小时怎么倒班

​​上12小时休36小时的倒班模式通常采用四班两运转制,即四个班组轮换,每班工作12小时后休息36小时,确保24小时连续生产且员工有充足休息时间。​ ​ 这种模式既能保障工作效率,又能减少疲劳积累,是化工、能源等行业的常见排班方式。 四班两运转的具体操作如下:将员工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组,每天安排两个班组分别负责早班(如8:00-20:00)和晚班(20:00-8:00),另两个班组休息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上班24小时休48小时违反劳动法吗

​​上班24小时休48小时是否违反劳动法,需结合岗位性质、工作内容和审批程序综合判断。​ ​若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且实际工作强度超出法定标准(如夜间无法休息),则属于违法;若为值班性质(允许休息)或经特殊审批,则可能合法。​​关键点在于区分加班与值班、是否保障基本休息权以及是否获得行政批准。​ ​ ​​法定工时标准​ ​ 我国《劳动法 》明确规定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

2025-05-15 资格考试

连续上16小时违反劳动法吗

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连续工作16小时属于违法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本工时制度规定 每日工作时间限制 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连续工作16小时的违法性 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未与工会或劳动者协商的情况下连续工作16小时,直接超出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长,且未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费,则构成违法。 二

2025-05-15 资格考试

加班超过100小时违反劳动法吗

加班超过100小时违反劳动法。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加班通常是指工作日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期间的额外工作。劳动法对加班时间有明确的限制,以确保劳动者的休息权和健康权。 1. 工作日加班: 根据劳动法,工作日加班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厂上班超过8小时违法吗

‌工厂上班超过8小时是否违法取决于加班安排和工资支付方式。 ‌ ‌《劳动法》明确规定标准工时制为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 ‌,‌超出部分需支付加班费 ‌(平日1.5倍、休息日2倍、法定节假日3倍)。‌若企业未支付加班费或强制超时加班,则属于违法行为 ‌。 ‌法律依据 ‌ 《劳动法》第36条、41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需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上班15个小时怎么举报

劳动监察部门或12333 针对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的情况,可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拨打12333热线 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方投诉电话,可对用人单位的强制加班行为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为举报人保密,并依法调查处理。 前往当地劳动监察大队 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提交书面投诉材料,需提供工作时长、工资支付等证据。 二、其他**途径 申请劳动仲裁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