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合同买断工龄的赔偿,需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支付,具体金额与工作年限和工资基数挂钩,并遵循法定上限。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需支付双倍赔偿金,且双方协商一致是避免纠纷的关键。
1.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
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是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若月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则以3倍社平工资为基数,且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2. 工作年限的认定规则
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补偿;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例如,工作5年3个月,补偿5.5个月工资;若工资超过社平工资3倍且工作15年,则按12年上限补偿。
3. 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重要性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终止合同,需书面约定补偿金额、支付时间等细节,避免单方面解除导致的违法风险。若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4. 社保与工龄权益的延续性
即使买断工龄,用人单位仍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至合同解除日,工龄对应的福利(如年假、医疗期)也需依法结算,不得因买断而剥夺。
5. 违法解除合同的后果
无固定期限合同不能随意解除。若用人单位无合法理由(如严重违纪、裁员程序不合规等)解除合同,劳动者可主张双倍经济补偿金(即2N赔偿),或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需明确法定赔偿规则,确保协商过程合法合规。若对补偿标准存疑,建议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途径核定权益,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长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