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辞退员工时,补偿金应当在办结工作交接时一次性支付,最迟不超过离职后15日。用人单位拖延支付的,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和法律依据:
1. 法律规定支付时间节点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经济补偿金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具体实践中,“办结工作交接”通常指员工完成工作资料、物品移交等流程当日。若因公司财务流程延迟,双方可协商延期,但最长不超过15日。
2. 未按时支付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逾期未支付补偿金,需额外承担应付金额50%-100%的赔偿金。劳动者可保留离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等证据,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申请仲裁。
3. 劳动争议期间的特殊情况
若双方对补偿金额存在争议,需先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确认标准,支付时间相应顺延。但仲裁裁决生效后,公司需在10日内履行支付义务,否则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 补偿金计算与支付方式
补偿金按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不满半年按0.5个月工资计,满半年不满一年按1个月计。支付方式需为货币形式,不得以实物或股权替代。
遇到公司拖延支付补偿金,建议立即启动法律**程序。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辞退通知等关键证据,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